Hello world!

Welcome to WordPress.com.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and start blogging!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一条评论

一个人的国庆节

一个人的国庆节真奢侈,女儿去北京,老公去桂林。床、沙发,随意躺,四肢无限延长,思想在独白,恍惚间长出无数的手臂和枝杈在空中飞舞,伴随着自己的心跳和呼吸,no music, nor TV,只有书。(Elle送给我的马家辉的《江湖有事 目迷耽美》,我借的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梁文道的《噪音太多》)。阅读,让我的世界丰满,时而金石琴瑟、时而浪迹四海、时而心止似水。推不掉就出去和朋友吃一顿,或者傍晚到莲花山转一圈。有时也念及华强北、东门、购物公园、万象城等地蚂蚁堆似的蠕动的欲望男女,庆幸自己已抽身远离。起身洗脸,揽镜自照,发现毛孔有点放大,脸色苍黄,遂煲当归北芪党参川弓红枣枸杞汤,喝得脸红心跳,像见到老情人一样。哦哦,世界在无情地螺旋状地运动,而我却在原地舞蹈。

2010-10-4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徜徉在阿姆斯特丹

徜徉在阿姆斯特丹

 

荷兰是黛最想去的国家,她从小就喜欢风车,于是我们才选了这条线路:巴黎比利时荷兰德国。

一、 找公寓住

我们从火车站走出来,回首第一眼就被有土耳其风格的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震住了,然后就迷失在大批的出租汽车、游艇、有轨电车Tram、自行车、运河交错、沿河房子、船屋鲜花的速写剪影世界里,我们按图索骥,开始找离火车站只有10分钟步行的Chariot Apartment hotel,我们拖着行李,沿着Singel河走了一会,Iron决定我们不能再重蹈夜巴黎红灯区的覆辙了,他让其他人先原地待命,跟我一起去找Hotel。没想到就在前面200的地方。小小的门牌,几乎要用手擦亮那片金属才能看到。一敲门,杨母女已经早到了。她们直接从深圳飞到这里与我们会合。

这是一家公寓式的复式结构的房子,里面设施跟在家里一样。本来是订六人住的,但我们又加了一个人,老板(一直没露脸)说这房子每天的价格是按照2人的,现在我们住了7个人,就要加价,而且订房时就在我的信用卡里把费用给扣了。杨早来,跟他理论了半天,才同意只多加2个人的钱,三天后我们一算,平均每人的住宿费是157欧。贵得我们很无奈!我们说老板肯定是犹太人,难怪希特勒这么……但可以到超市买食物回来做饭,也省了不少伙食费。

二、 看街市

荷兰,曾经的“海上马车夫”,虽然没有17世纪的风光和神气,但阿姆斯特丹自有它的魅力:整个城市像飘浮在水上的圆形的莲叶,四条运河,四通八达,由大小不同的桥梁贯穿而过。沿着小河小桥修建的房子没有握手楼的距离,只有零距离,一栋紧挤着一栋,有人形的、梯形的、钟形的、镜框形的,颜色五彩缤纷,门窗形态各异,像及了黛小时候搭的积木房子。虽经数百年风雨苍桑,但这些建筑还魅力四射。有的建筑物已明显倾斜,但如比萨斜塔一样更具观赏性和人文色彩。“上帝造人,荷兰人造陆”真是不假!这一个小小的国家,大半国土皆在低地沼泽中,从凯撒大帝时代开始,荷兰人就已经有抽水筑地、建坝造桥的水利工程,他们填海为陆,建家立国,创造了历史,这是一个民族勤劳自强智慧的结晶。

阿姆斯特丹与巴黎、罗马、伦敦一样,被列为世界四大游览大城,游客甚多,尤其是市中心的达姆广场更是人头簇拥,紊乱不堪,如果不是建筑古老、各种雕像耸立、商店陈列的特产木鞋和性爱用品、或者不时看见一两个留着怪异头型的和披着奇异衣服的人,我还以为到了深圳的华强北呢。我们逛累了就在路边吃“屁傻”、炸薯条喝咖啡,看着各种各样的人从我们身边走过。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租骑单车的人很多,当我们中国不屑地把鸟枪换炮,把自行车换成汽车的时候,荷兰早已把“自行车王国”这顶帽子从中国摘过来戴到自己头上了,这样才能保护了美丽的生态不被汽车废气的侵蚀。男女老幼,悠然自在,在林荫道两旁特辟自行车道上疾驰。他们骑得很威风,有时看见身材高大的美女像一阵风似的从身边叮当而过,让我目瞪口呆。好像单车都没有刹闸,往后踩几圈或者用腿支地就能停车,所以建议腿短的就不要骑了。除了我和两个女孩没骑过外,他们几个都去租了车骑游了城市的边角落。

三、 游风车村

第二天我们去了阿姆斯特丹近郊的后花园风车村。要搭4个站的火车,再步行20分钟才到。风车是荷兰的象征之一,在围海造田的过程中,荷兰人民充分利用了风车,为地势低的围垦地排水。当然,现在的风车已经不再用来排水,而成为旅游观赏的历史遗存。这里有九个大的风车,其中一个是对外开放的,3/人,里面像是个博物馆,黛最喜欢了,和她爸爸在里面留恋一个多种头,还买了些的小玩意做纪念。这里的自然风光很迷人,一条大河没有波浪翻滚,鲜艳的房子屹立在岸边、船只漂在水面,很静很美,我们一行人就巴在桥上久久凝视着,头顶着烈日,刚好此时有一艘大轮船要从桥底通过,目睹了桥面断开,等船穿过了,桥又自动合拢的壮观奇景。路边的农家小屋窗台和门口摆放着鲜花,很像安徒生童话里的世界。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奶酪加工厂,品尝了长得像肥皂似的难以下咽的各种颜色的奶酪。还参观了木鞋工厂。木鞋也是这个国家的象征之一,因为荷兰地势低洼,以前的人都穿着木鞋干活,但现在都变成工艺品了,有小如指,也有大如船的。黛嚷着要买一双,试了半天,每一双都极爱,还拍了N张照片,我威胁她要自己背着回国,她眼睛滴溜溜转了半天,只好割舍。

四、  逛红灯区

早就风闻阿姆斯特丹的自由,即红灯区卖淫嫖娼合法,吸食大麻也合法,同性恋可以手拉手去登记结婚、领养孩子。妓女是“性工作者”,就好像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一样,都是公民。她们依法纳税,受到法律保护。他们的地盘就在市中心,在这些十七十八世纪的古老建筑中。沿着街,一盏盏的红灯散发着放肆的光芒。

我们在最后一晚,酒足饭饱之后,把孩子们在家里安顿好,趁着华灯初上、夜色迷离之际,四个大人就结伴同游了。夜晚的阿姆又与白天有点区别,酒吧门口聚集着年轻人,有个女的喝高了,在大声哭闹,旁人围观安慰着。我们心怀鬼胎地找了好一会,终于找到了纪念广场后不远处的红灯区。那一片街市的河水闪烁着碎金似的光斑,散发着姻脂的气息。幽深的小街里成了性交易的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青楼女子,浓妆艳抹、穿得少而不露点,在玻璃橱窗里扭动着迷人的身材,我感叹于她们都拥有漂亮的面容和身材。再看看身边同游的两位忠贞于老婆的纯情中年偏老男人,遐想着如果自己是男人会不会也去尝试,并遭到“冲动的惩罚”?我最担心的是安全套的不安全,发明这个玩意的人还是缺根筋,他光考虑把枪支保护好了,可是后面的弹药库却连块挡板也没有,须知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万一敌人不从正面进攻,先从弹药库那里引爆和腐蚀,岂不一样不安全?!说不定哪位有钻研精神的人看了我这篇文章,动起脑筋,革新和改良了安全套,还为此申请了专利,利人利已呢。

开发票,能报销!一个站在橱窗边门旁的拉皮条的黑人竟然用中国话对我们高喊,把我从遐想中炒醒,我们都哑言失笑起来。这时下起了雨。我们只好边躲雨边撤退,雨噼里啪啦地打在河水中,不知怎么原先较清沏的河水次时变得混浊起来。其实清和浊、黑和白、美和丑的对立存在,才是世界的本质,才是万物存在的价值。多少人不是有天使的一面又有魔鬼的一面?

2010-9-24

发表在 旅游 | 留下评论

调整疲惫身心的理想之地———比利时

调整疲惫身心的理想之地——比利时

原计划是24号从巴黎出发到卢森堡玩几个小时再到布鲁塞尔的,但前一天因为游凡尔赛宫很累,晚上到火车站想买票时刚好人家下班了。加上连续5天的游走,累得有点接近崩溃,所以起床晚加磨蹭,上午等我们退房携行李到车站要买票时,我们的“欧铁通”(我们只买了卢比荷和德国2国的欧铁)的优惠时间和两个孩子的青年优惠时间都过了,(这些应该是前一天就该准备好的),时间也快中午了,我们只好放弃卢森堡,直接买去布鲁塞尔的全额票,88/人,肉痛啊!我们一家三口就花了两千多RMB了。又交了一次学费!

布鲁塞尔的酒店叫Best Western City Centre,房间便宜又干净舒适,30/人,第二天每人加4¢还包了早餐,早餐丰富异常,吃得我们连中午那顿都差点省了。

我们check-in 时已经下午三四点了,被告知当天是周五,这里周末商场饭馆都关门,我们马上去附近的超市去备点粮食,然后我们就搭地铁到“世界最美丽的广场”去了。

的确名不虚传,这里每个方位上下左右都美得我都不想去赘述了,有兴趣的就上网找游记和照片看吧。但游人很多,好像这座城市里的所有人都集中在这个广场活动了,除了游人,还有在广场中央摆摊绘画的、卖吃喝的,难怪其他街上这么没人气!海鲜街更是水泄不通,大多都是一人一锅的青口在那啜着,热闹非凡。我们也经不起“拉客仔”的热诚邀请,也找桌子坐下点了海鲜拼盘等,喝着啤酒,沐着余晖,(这里的太阳要一直照到晚上9点多才肯消失),观赏着各色人群。

第二天我们去了中世纪小镇——布鲁日(Brugge),比利时著名的旅游城市。这是座水城,素有小威尼斯之称。河道遍布城里,很多建筑是依河道而建。它完整地保存了中世纪的城市整体风貌,护城河、城墙等。我们在广场排了半个小时队才乘上马车转了一下整个城市,马车夫还兼导游,边赶车边讲解。每车30¢,加6¢小费。颠簸在马车上,听着马蹄声,穿过一条条老胡同,整个感觉很中世纪。可惜城市太脏乱,马粪遍地,马尿扑鼻,本来想乘游船到河里绕一圈的,看到河水都是乌黑色的,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两天过得很慢很写意,权当是来这里修补一下在巴黎的过度耗损和调整一下疲惫的身心吧。

 

2010-8-28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印象巴黎

印象巴黎 

一、误闯红灯区

我订酒店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靠近地铁口或车站,方便出入。我们19号当晚10点就在戴高乐机场下飞机了,机场的INFO (信息处)刚好下班,我们被大声吆喝的工作人员赶出闸口:快走!最后一班车了!还弄不明白咋回事,我们就随着奔跑的脚步拖拽着大箱小包疾走,问了几个英语不灵光的美女,终于串上了机场大巴,转RER B到市区,再换2号地铁,这夜半三更的一路都没人查票,我们就轻易逃票了。

到了预先订的Hotel Andre Gill附近的Pigalle站,已经快12点了。一下车到地铁口,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度极高的尿臊味。因为没有把酒店地图打出来,我们问了几个闲人,都指着一个方向,我们五个人拖着箱背着包,在石头路上踯躅,街道两旁都是有美女半裸图的sex shop 和各种广告,眼花缭乱的,路旁站的一堆堆的男女手拿香烟和酒瓶,神色诡异,原来我们误打误撞闯入红灯区了。难怪在地铁问路时,那个男人说,蒙玛特高地一带是个适合男人去的地方,你们女的,…… 然后意味深长地拍拍我的肩膀。其实这个地方还是比我想象的含蓄,也许我们几个人的组合比较土,不足以引起“敌人的进攻”。加上从2003年起,法国对巴黎的著名红灯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清洗,给这个有近千年的古老行业的带来毁灭性打击。我们局外人,也不会有什么进一步的感受。

走了整整一条街,越发不对劲了,连红灯区都走没了,我们的“骨灰级”驴友陈铁赶紧布局我们一边买吃喝,一边自行查地图。中间我们问了开小店的。店主倒是好心,但就是英语太烂了,他们一家人又查地图又比划半天,我们还是一头雾水。后来有个夜班休息的公交老司机,居然叫我跟到他的车上,拿出一本厚厚的地图书,戴上老花镜,慢慢地把我们说的地点认认真真地画了个大概;一路还遇到两个坐在路旁聊天的男人,他们还用手机GPS了一番,但我们就是在酒店的附件来回折腾,快一点钟了,街头酒吧生意倒是挺热闹,我们最后挣扎着问在喝酒的一客人,这回终于知道:原来我们早就走过酒店了,而且就在3分钟的距离,但因为酒店不像中国的门面和气派,他们只是在门口挂个写有名字的小帘子,就好了。

记住:以后千万要把酒店的地图打印出来!但迷路也是有收获的,顺便逛了一回红灯区。

二、浪漫的巴黎

巴黎一日游的观光巴士、观光游船很方便,可以到每个景点挺下,游完了,再上下一班车船。地铁更是一个巨大的蜘蛛网,四通八达,有一日、三日、五日游的,5人组合是最划算的。所以游欧洲最好就是五个人一起,四个人刚好可以打一辆的士,也不错。巴黎地铁各色人等的鱼龙混杂,我们几个女的都被小偷摸过包,但都没丢失东西。倒是在罗浮宫,我们中的一个人把护照放在钱包里,被小偷偷了去,发现钱包没钱,晚上又把护照送回服务台了。

巴黎不愧是艺术之都,在地铁,总碰到卖艺的人,几乎每天的每节车厢都有人拉琴纵歌,车厢这么狭逼,他们一点也不怯场。弹唱的都是世界名曲,水平很高;甚至在地铁过道,也碰到一个中国女子抱着琵琶在弹:走进新时代。我们就一路跟着唱: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 她也报以微笑。给钱的人很少,经常是一个先都收不到,但他们都显得很快乐,也许是职业习惯吧。

巴黎的或者说欧洲的女人很优雅,大概是皮肤和头发的颜色,她们随便系条围巾就让人觉得风情万种。顺便提一句:原来时装杂志上的模特围丝巾是有道理的,因为欧洲的气候很干爽,即使30度的夏天,也不会出汗,晚上都盖棉被。男人也很绅士了,且不说他们的长相身高了,男人一般到了中年都大腹便便,这是世界通病,但即便如此,都让人觉得很有风度,不像中国许多发虚的男人,光是下腹肥胀,但臀部塌陷、双腿打抖的。其实,法国人的浪漫无处不在。在街上行走,随时可以见到激情拥吻的年轻情侣,他们那种旁若无人的忘我情景只会引人羡慕;也常常看到发色苍苍的老夫妇携手挽臂,躅躅而行,那自然又是另一种让人感动的浪漫;甚至商店橱窗竖立的身穿情侣装的模特情侣,超市货架上一排排精心摆置、颜色协调的用品,街头广告牌上匠心独具、创意无限、令人浮想联翩的广告,还有街边居民的门口的的鲜花和小小点心店橱窗和内部装饰,以及那一款款小巧精致、点缀鲜艳水果的甜点,— 目之所及,无处不映现着他们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优雅和浪漫。浪漫已经渗透于法国人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印象最深的一个老头,面目清癯,西装革履的,驻着拐杖,在车上一路跟一个女人在对话,还不时地用手触碰女的。那个女的穿着露背装,脖子已是火鸡状,背后的皮肤都成老牛的腹部那么晃荡了,还黑斑密布,比中国80岁老妪还不堪。别以为他们是熟人哦,他是征询过女的同意才坐在旁边的。后来男的要先下车,还在女的脸上bo bo 了两下,那个老女孩一脸的折子都放出光彩。

我不是一个纯粹的旅行者,有时一路辛苦下来我对到过的景点和看过的东西都是懵懂的,去之前也胡乱做了攻略,但一到地方,也几乎忘了哪是哪,反正好像书里有读过,网上有介绍过,回到家,浏览照片,我也要人提醒,才差不多回忆得起来是啥地方。但我似乎比较喜欢这种没压力的乱逛和游走,喜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看看吃吃聊聊,以及整个路程的所有心境。

2010-8-27

发表在 旅游 | 留下评论

西欧游前后 B

行程表:

日期

周几

离开

目的地

出发

到达

旅程

票价

 

停留

7.19

周一

香港

巴黎

1450

2135

12.45

7800

 

巴黎(Hotel Andre Gill)注:在机场搭Rer BDareDu Nord(北站)下车搭2路地铁在

PigalleStation下。第一晚找酒店时就误撞入红灯区

20-23

周二

景:1.奥赛博物馆(Musee d’ Orsay,塞纳河边“欧洲最美的博物馆”2.杜勒丽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3.卢浮宫(Musee du Louvre(3pm-9:30Wed.)4.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5.蒙玛特高地(Montmatre),酒吧;圣心堂(Basllique du Sacre Coeur);画家广场. 6.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管道建筑,展览会 7.协和广场(La Place de la Concorde8.罗丹美术馆(Musee Rodin9. 埃菲尔铁塔(Tower Eiffel)(傍晚去)10.凡尔赛宫(Versaillies(离巴黎半个钟火车) 11.凯旋门(I’Arc de Triomphe) 12.香榭丽舍大街(Les Champs Elysees)

巴黎

Hotel Andre Gill35/

24

周六

巴黎

布鲁塞尔

1000

布鲁塞尔从火车中央站(Gare du Centrale)去大广场(Grand Place)。圣米歇尔大教堂(Cathedrale St. Michel:第一公民小于廉(Manneken pis);

(因为没有提前买票,没用上欧铁,全票价88/人。心痛啊!

布鲁塞尔

Best western City Centre35/

 

小结:

集体出游玩时最好不要带家属,子女除外。

 

2010-7-19

2010-8-16

空间不够,只好割舍后面的行程.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西欧游前后 A

西欧游前后 A

5月份开始酝酿欧洲游,之前是想了很多年的,自从朋友刘青在十多年前嫁到德国后,就一直向往一场轰轰烈烈的畅游。这个月黛在紧张备战高考,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忙着接送,以及和她的老师沟通。

678号黛坦然走进考场,被《南方都市报》抓拍,恍惚羞涩片刻。8日头版头条登载黛的大脑袋,成为大街小巷的一日明星。

开始连线老公的朋友,一位资深老驴—–陈铁,谈论欧洲自由行的初步构思。他带女儿,我带女儿和老公,去做一次纯艺术与文化的考察。

6月中把各种资料陆续交给学生李志庆的“九州国旅”代办签证,手续费加签证费1400/人。资料:身份证、护照、房产、结婚证、行驶证、单位证明、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工资流水、照片等。

72把机票订了,719香港飞巴黎;810法兰克福返飞香港。7800/人,含税。由于没经验,3日就同意把5个人的机票款39000汇走了,然后才担心:签证还没开始呢!预约9号去。上帝保佑!

6日订巴黎的酒店。扣10%的预订费。

7日在booking.com 订普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的酒店,明说是免费预订的,但阿的那个酒店到了下午就扣了我825欧,抓狂ing。主要是签证没过,钱被扣了!万一……

795人到广州面递资料,广州有旅行社的人接应和辅导。

1011号周末休息。。。。。祷告中!

12号,电话挨个采访。那法国佬既说中文也说英语,但是介于法语之间。我被问的时间最长,什么老底都翻出来问了,我如实相告。最后:Thank you for talking with me! 激动ed! 黛和雨,两女孩一交流,都说没听懂他说什么,感慨:真希望他再打一次电话过来!

13号,很漫长,等待中,祈祷中。

14号,更漫长……有点灰心了。

15号,中午旅行社说签证通过了。感谢赞美上帝!哈利路亚!信祂,你就有福了!

16号,各种准备。换欧元,上个月才8.2,现在是8.83了,呜呜……, 26寸箱子。与德国的朋友刘青联系,讨论德国的行程。

17号,弄资料,继续订酒店,杨碧云加入,慕尼黑和弗森的酒店交给她订。她忙了一天,打了N个电话请示我,晕中!叫陈铁联系广州的卖欧洲通铁的票,238/人,8天,便宜。

 

发表在 旅游 | 留下评论

统一的嘴巴和舌头

统一的嘴巴和舌头

平时看电视的时间很少,偶尔慕名跳看了一些一线主持人的节目,像王小丫、柴静、李晓楠、鲁豫等,发现她们在主持节目时都有共通的特点:就是嘴巴和口型与她们表达的内容不太对得上。当我以为说完话时,嘴巴还在蠕动或者抿嘴或者咬住舌尖;当一个句子还有几个词时没说完时,她们的口型已经凝固了,抿着微笑着,只靠舌头在口腔里面打转就搞掂后面的那几个词了。难道做主持的都统一了口型?

运动员更雷人,无论是打篮球的,跑步的还是跳高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黑人还是白人,他们每完成一个动作,都伸舌头,在嘴巴外面晃着。连我们学校的田径运动员在小小的校运会也乐此不疲,尤其是冲线时,舌头伸得老长,像极夏日里晒太阳的狗,挺吓人的。为此我偷摸儿着伸了一下,很想呕。你试试看,。。。。。。对吧?!

我不是看不惯,只是想交流一下,看看别人是不是觉得这些动作都很cool

2010-4-17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留下评论

回望2009年

回望2009

承载着我的快乐和悲伤的2009年,渐渐远去。回望过去的一年,不免唏嘘和感慨。

2009年,我教了两个高三毕业班,一个物理班,一个化学班。两个班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截然不同,一个内敛冷艳孤傲,一个外向热情奔放。我通常是在这个班“受伤”,就到那个班“疗伤”。

物理班本来应该是脑子反应很快的,他们的反应都在心里,表面却波澜不惊,还经常性集体沉闷!课堂上我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吹自擂,偶有几个英语较好的学生体恤我的辛苦,勉强给我作出些温柔的回应,让我感觉他们其实是在跟着我走之外,其余的学生任凭我扮小丑、演关公,上串下跳,启发诱导,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神情寡淡的样子。像我这种热衷于课堂气氛、执着于一呼百应的人,在这个班里很受挫败。但在单打独斗时,会发现不乏藏龙卧虎者。虽然选的X科是物理,但对文科也很有感觉。如Samule可以在考试后给你洋洋洒洒地写一大篇“考后总结”(我没要求),充满遗憾和感悟;Steve在英语课的一些美文欣赏时,上台来翻译,夹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文采,博得掌声阵阵;Little Ponny可以在背诵作文竞赛时,一反往日的迟疑踌躇,口若悬河,令人刮目相看……

化学班是另外一个天地,整个教室通常人声沸鼎,像节日里的华强北。不管每次的模拟考试结果如何,他们都是兴高采烈。我经常是带着一颗黯淡的心从物理班里出来,再循着通往化学班走廊的喧哗声走向化学班的,还要小心他们踢来的毽子飞到头上、或者被他们的传球砸在身上、或者在他们追逐打闹时撞个满怀。一进教室,不是这个讲小笑话给我听,就是那个要我吃饼干薄荷糖。一直吵闹到上课铃声响了一会后才渐渐平息。上课时我们师生相互一问一答、彼此欣赏和鼓励。我只要来点闪电,他们就会立马回应一阵狂风暴雨。

曾经的英语尖子,我的课代表木木已经被三番四次的一模二模折磨得遍体鳞伤,在最后的广二模干脆考到不及格87分,当时他已经绝望到极点,晚自习时我陪着他在操场走了两节课,让他说话,谈他的烦恼他的骄傲他的理想,相信他能绝地重生。当高考分数出来时,他第一个告诉我说他英语考了132分,我们俩就在电话里一起尖叫起来。

  阿登从高二才开始对英语感兴趣的,150分的卷子,总是考到60分左右。虽然他上课压根儿跟不上我们的节奏,可他居然还记得几句初中时背过的句子,我就拼命忽悠说他是个学语言的高手,让他上课时自学《新概念英语》和高一高二的课本,一课一课地啃,慢工出细活,慢慢地他真有点feel了。记得高考前,我在班上斗胆放言:阿登肯定会考过90分的,这么多同学可以作证!也许是信心、或者是天意,高考他果然考得95分。

最难忘的是那个疯丫头Angela, 下课时总跟男生追逐扭打在一起,呼天抢地的,天天发誓要把薄弱的英语科赶上去而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我不断对她施加压力,威逼利诱,让她背文章,抄笔记,但收效甚微,成绩起伏反复。后来高考时不知是她心里素质太好还是别的原因,她从考场一出来就嚷嚷说她把我平时反复交待的招数全用上了,结果她的高考考出空前的好成绩,106分,她在电话里告诉我时,声音已经哽咽了。

2009年,我还经历了丧母之痛。我那76岁高龄尚未完全衰老的妈妈,被糖尿病折磨了十多年后尚能保持头脑清醒和手脚尚算灵活的妈妈,养育了五个子女的辛苦前半生享福后半生的不可一世的妈妈,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无可挽回的姿态,在睡梦中轰然倒下,匆匆告别了她天天唠叨的孩子们,让我们都措手不及并且加倍地怀念她。

2009年,我那可爱的略带郁闷的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十七岁的女儿终于连滚带爬地走到高考的门槛,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美术作为终身的追求和梦想,我们以极大的热情和信心支持她,她爸爸做了她的全职司机,每天在接送女儿中得到满足快乐。我发现这一年女儿逐渐开朗,笑容时常凝结在脸上。

2009年,跟所有日子一样,匆匆逝去。有时觉得今天和昨天和明天一样,一届学生毕业了,又迎来新一届学生,好像已经过了很久,已经地老天荒,但我依然每天乐此不疲。朝阳升起,我带着欣然的心情,开着我的小红车,穿梭在繁忙的街头,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就是生活!

尼采说:如果一个日暮途穷和疲惫不堪的人回首他的盛年和一生的工作,他一般总会得出一个令人忧郁的结论。……当我们忙于工作时,或者当我们忙于欢乐时,我们一般很少有时间仔细端详生活和人生;但是,如果我们确实需要对于生活和人生做出判断,我们不应该像上面说的那个人一样,一直等到第七天安息日才肯去发现人生的异常之美。

很庆幸自己有这份工作,让我时常有时间去“仔细端详生活和人生”,不用“等到第七天安息日才肯去发现人生的异常之美。

      2010-1-7

 

发表在 Uncategorized | 3条评论

听音乐会让我很感慨

随着深圳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大众追求生活的层次也日渐高雅,连我这等普通人也难免随波逐流,每个月都有一两晚跻身于各大电影院和音乐厅或剧院里,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日渐完善的公共环境和设施所带来的便利和娱乐。

我家离市音乐厅很近,有时我懒得开车,直接走路,穿过莲花山公园,一路风景就过去了,感觉忒爽!

扯远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听音乐会时总让我很感慨!

去年跟阿灿(我那个突然对剧院、音乐厅发烧的好朋友)听深圳市交响乐对的演出。我对音乐多少有点喜爱,加上老公每天都放他的音乐在对我们进行强迫听,因此我还是很喜欢这种现场感的。但阿灿完全是后天恶补型,多少有点奔时髦之嫌。场间,她很多时候都在跟我讨论,我无法专心。她总在数拉小提琴的人数、观察拉贝司的艺术家的表情、分析吹大号和小号的换气间歇,还引导我注意最后面的那个管打击乐的最得闲,老坐着没事,久不久才站起来左右手各拿一个草帽状的东东撞击一下,发出响亮的“嚓”声,震得耳朵嗡很久。

看外国的乐队演出或者世界12男高音之类的演唱,观众经常很主动热情配合,明明人家打横幅出来说“乐章之间请不要鼓掌!”,但我们的观众哪有这份耐心,总是在乐章之间,就早早地把手掌举起来待拍,没等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就拍得山响,弄得指挥只好转身“嘘”我们;只有是进行曲,或者一些有点节奏的曲子,就可劲儿地跟着鼓。要是碰到外国人因为入乡随俗,演奏或者演唱一两首中国歌曲,更不得了,大伙干脆激动得一起大合唱!

上次看殷承宗的钢琴独奏。老殷他也是,演奏的全都是几百年来外国的古典名曲,把观众憋得不行。本来一晚上看一个男人侧着身子埋头苦弹,已经够闷的了,弹的还是从来都没在大街小巷上听过的高深玩意,后来他谢幕了,还被观众拼命鼓掌大声喊叫《黄河》召回了三次,都没能离开,因为他弹的还是外国古典曲!最后看招架不住了,只好弹了一曲中国的《紫竹调》,可爱的观众终于才放过了他。不知他那晚在赌谁的气,就是不弹他自己的名曲—–《黄河钢琴协奏曲》。

上周去看“维也纳童声合唱”,儿童专场!果然,一会儿那边的孩子哭了,一会儿这边的孩子说话了。前排有个妈妈带她大概五六岁的女儿来,那女儿整晚都把脸转到妈妈的前面说话,几乎没看过舞台那帮可爱的小男孩们,更别说聆听那些天籁美妙的歌声了。我后排的一个男子可能刚感染了H1N1,不断地有节律地吸鼻子,我总在等他吸下一次。到了下半场时,我只好挪到前面几排的空位上坐,以为可以看清楚些,听真切些。没料到旁边的一位带着大儿子的妇女让我更绝望。她在每个歌曲名打出来时,就念一遍出来,像识字班里刚毕业的大嫂以显示看懂那几个字;在还差几个音节才唱完之前,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把手臂架起来,把巴掌拍得像包青天的惊堂木一样响亮,还跟着歌曲节奏用脚了跺地。等到维也纳的儿童们唱起了《弯弯的月亮》时,她就小声和他们一起唱,用她自创的调子!简直就是一个老妇女在公然蹂躏一个小男孩!我都快疯了,只好侧头瞟了她一眼,没想到她竟然也白了我一眼,更大声了。

每次欣赏音乐会的时候,我都感觉倍受骚扰,我们的观众太热情,太喜欢互动,太没耐心了,完全不需要静静地听、默默地想、慢慢地品。

2009-10-28

 

发表在 娱乐 | 2条评论